发布时间:2015-12-24 15:52:19 信息来源: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上传:紫色如梦 浏览次数:
“中农油6号”,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不育系“1055A”与恢复系“R2”配组的三系杂交选育而成的油菜新品种。2008年通过长江下游审定,2010年通过长江中游审定。
该品种属半冬性甘蓝型中早熟油菜,全生育期在长江中游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,在长江下游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1天。该品种植株较紧凑,抗倒性较强,千粒重4.0克左右,种子黑色。该品种抗病能力强,在长江中游区试中,其菌核病发病率9.47%,病指5.80;病毒病发病率1.35%,病指0.9。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,该品种菜籽粗脂肪含量43.12%,芥酸含量0.05%,饼粕硫苷含量21.96μmoL/g,品质达到“双低”油菜标准。
该品种在2006-2008年长江下游区试,两年17个点全部增产,平均亩产182.08公斤,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11.28%;2007-2008年长江下游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165.77公斤,比对照增产7.31%。2008-2010长江中游区试,两年平均亩产161.47kg,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.15%;平均亩产油量为69.70kg,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加5.93%;2009-2010年生产试验, 平均亩产155.0 kg,比对照增产3.4%。
该品种适宜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上海、浙江、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。
2008年以来,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应用600多万亩,创经济社会效益5亿元以上,社会经济效益显著。
首席专家简介
李云昌,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、二级研究员。长期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,发表论文30多篇,编写著作3部。主持选育的“中油杂2号”和“中油杂11”分别于2004年和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联系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
邮 编:430062
联系电话:027-86812729
电子邮箱:liyunchang@oilcrops.cn
|